湖北五峰:巧手织活竹品 非遗指间传承

时间:2020-07-14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走进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贸电商产业园,“五峰印象”竹艺特色柜台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有李凤英、李秀云夫妇编织的再现古茶道的精细竹编作品《五峰古茶道》、反映茶乡儿女“活在山水间”的《土家少女》,更有生活中常见的竹背篓、小花篮、小果盘等。

     印象竹艺负责人、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传承人、五峰精细竹编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凤英,指着墙上一幅小女孩背着背篓的照片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澳大利亚客人回传给我们的照片,小女孩收到这个网上定制的礼物后特别喜欢。”

     据了解,国内外不少游客都很喜欢传统竹编艺术特别是五峰精细竹编,会专门到展厅来“打卡”。

五峰精细竹编

     细如发丝薄如蝉翼

     精细竹编展非凡魅力

     五峰精细竹编为何如此吸引人?李凤英笑着说:“我带你们到竹编画前观赏一下,便能感知一二。”

     记者站在竹编画《土家少女》一侧,初看时,只见画框内空无一物,但随着脚步移动,一个妙龄少女便逐渐从纹路中凸显出来:少女明眸皓齿,身穿土家族民族服饰,手拿葫芦丝,作势吹奏。

     李凤英告诉记者,这是一副隐形竹编作品,通过变换不同的编织手法,在视觉上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隐形”效果。

     作品《土家古茶道》仿佛一幅国画,再现明清时期万里茶道五峰段茶人们的羁旅生活:整齐的骡马队驮着茶叶,走在幽幽古道上。骡马的头角和胡须,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谁能想到,如此精美的画面,是由比头发丝还要纤细得多的竹丝编织而成。

     而另一幅竹编书法,创意源自于王羲之冠绝天下的《兰亭序》,竹丝纤细,纹理连贯,尽显羲之书法的筋骨与神韵。“这幅作品由5858根竹丝制成,长80厘米、宽50厘米,净重仅有10克。”李凤英介绍道。

游客“打卡”精细竹编展厅

     潜心研究创新技艺

     让竹编项目重焕光彩

     精细竹编与普通竹编有何不同?6月30日,记者在李凤英工作室看到,她指导自己新收的残疾人徒弟刘学宇,先将竹子分成一厘米宽的薄片,再用专利工具,将篾片按在书本上拉丝,抽分出48根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竹丝。此后,再用这些竹丝,伏案编织。

     李凤英与竹编画结缘,要追溯到2003年,当时下岗6年的李凤英在菜市场买菜时,看见一位老者在叫卖竹篾编织品,她觉得这件竹篾编织品手艺精致,像工艺品一样美观。当时,她就动心了:自己也可以学习这种传统的竹编技艺的。

     打定主意的李凤英,开始四处拜师,学习篾匠工艺。此后,李凤英发现市场上出售的高档竹编,采用的已经不是传统竹篾,而是更为纤细的竹丝。

     要想提高作品价值,必须改良工艺、提高精度。在对各种画作进行分析研究和反复试验之后,她发现如果将1厘米篾条分成24根竹丝,就可以编织出竹画的诸多细节来,分丝越细,则作品的精度越高。

     经过10多年的摸索与试验,李凤英探索出包括竹质选材、分层、蒸煮、定型、防蛀等20多道工序,还发明了竹画独特的编织工艺,获得两项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竹编画作品越来越精细,多幅作品被美术馆或个人收藏,《隐形观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五峰精细竹编

     点“竹”成金追“竹”梦想

     带动手工匠人共致富

     2016年,李凤英注册成立了五峰印象竹艺有限公司,并与“五峰蓝”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带领其他民间竹篾匠人挣钱养家。

     如今,她已引导成立12个竹编工作室,带动98名传统篾匠从事竹编工艺,其中,有不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李凤英帮98名篾匠共“带货”销售290万元。

     43岁的竹编匠人胡长兴,此前家庭贫困,如今不仅学会了竹编技艺,还被云南昭通政府主办的扶贫就业培训学校聘请,担任竹篾技艺指导老师。

     除电商平台外,李凤英还在五峰、宜都、点军等地开设5个精细竹篾工艺展示销售点,并成为颇受游客欢迎的非遗打卡点。

     目前,五峰非遗保护中心已启动五峰精细竹编技艺大赛,拟通过大赛遴选兼具工艺性与实用性的精细竹篾制品,作为商品开发小样,以“印象竹艺”为主阵地,开展批量生产和销售,扩大竹艺产业,为乡村手工匠人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