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范正安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45年

籍贯:山东省

擅长:泰山皮影

毕业院校:

学历:

个人简介

一张寸尺之间的白色幕布,多样的人物场景皮影、恰当的光影结合,再加上熟练表演的艺人及当地独特的音乐唱腔,构成了泰山皮影独特的展演效果。

 

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泰山皮影的记载,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2007年,泰山皮影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制作工序复杂严谨,需要经过选皮、刮晒、阴干之后拿到中间的胶质层,然后再进行画稿、过稿、雕刻、镂刻、上色、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几十道工序,严格遵循古法,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泰山皮影掌握着中国皮影界最高表演技艺“十不闲”。所谓“十不闲”即表演时需要一个人“脑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相当于五官、四肢、头脑一刻都不能闲着,表演艺人必须精通十八般武艺。历经代发展传承下来,其“十不闲”绝技仅有范正安先生一人继承下来。


作为著名皮影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始终坚信自己除了热爱之外,还负有一份责任,希望泰山皮影能够传承下去,能够被更多人认识。

 

范正安于1945 年生于山东泰安,最早接触皮影的时候是他八岁初见“挑影子”,自此以后,便深深地迷上了皮影技艺,以至于“茶不思,饭不想”。12岁即拜刘玉峰为师,学习皮影表演,至今已经从艺60 余年。60年来,不忘初心,喜爱与执着让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仍旧每月都会表演几场泰山皮影。

 

范正安一生的时间基本上都与皮影戏为伴。他是个认准了一件事就一干到底的人,对于皮影的热爱让他不断钻研技艺,将“十不闲”表演技艺磨砺得更加精深,不断对皮影演出方式进行创新。

 

文革时期,作为曲艺团的一名文艺兵,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自己编写剧本剧目进行演出。同时,在这一时期学会了山东其他形式的曲艺形式,如山东琴书、山东快书,山东络子等,将其进一步运用到皮影表演技艺上,让皮影有了更多形式的演绎,并在后续的传承过程中继续发展。2011 年,范正安大师受邀到联合国总部演出,成为一张中国的文化名片,后相继被授予非遗传承人的最高奖项“薪传奖”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为了让年轻一代们更快的接受皮影戏,范正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内容上开始结合当下最流行的元素,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初次尝试即与鸟叔合作,制作新编剧目《江南style》,其后又连续制作了《疯狂动物城》、《小苹果》、《宠爱》、舞蹈《panama》等,结合潮流音乐,促进青少年关注和热爱非遗文化。

在他看来,皮影戏最重要的东西是精湛的技术、道具以及更好的剧目,更加关心泰山皮影艺术形式的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泰山皮影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能为更多人认识,希望年轻人能感兴趣,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源:中国手艺网)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