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林、吕舟:让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走进生活

时间:2022-07-28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很多非遗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怎么能让丰富的文化资源走进生活?7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作为2022北京文化论坛的嘉宾,围绕“传承·创新·互鉴”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全面改善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保护状况。“中轴线申遗”也让北京市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谈及这个话题,吕舟和王炳林都很有感触。

       “大家都通过中轴线和中轴线申遗认识北京,认识历史的北京和当代北京之间的关系,继而展望北京未来的发展。”吕舟说,就在前一天,他收到了一位86岁老先生的来电,说自己做了一个中轴线上老北京生活的视频材料,还进行了配音,“我非常感动,申遗工作在过去可能被很多人认为是专业部门的事情,但现在它变成了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不仅北京的市民,甚至很多外地的朋友都热心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化感悟:“北京文化具有独特性,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展示多年来取得的文化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王炳林也有相似的感受,“申遗唤起了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他还认为,申遗的过程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魅力的过程,“中轴线展现的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我们也能更加自信,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说到这,王炳林想到北京文化论坛“传承·创新·互鉴”的主题,“北京文化具有独特性,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展示多年来取得的文化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北京也是红色文化的发祥地,谈及北京的红色资源,王炳林说:“北京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北大红楼、卢沟桥、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是首都,自然应该在文化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王炳林说,这么多红色资源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受到熏陶,他以自己了解到的教学活动为例,除了上思政课,学生们经常逛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北京的文化已经深入了青年学生的生活。

       吕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文化感悟:“北京有越来越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这座城市的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成长,我们生活在北京也感到非常幸运。”

       “在北京这么多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文化的热情。”吕舟感慨道,他不光在遗产保护的专业领域里,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也能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有越来越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这座城市的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成长,我们生活在北京也感到非常幸运。”王炳林也说,这几年北京的文化场馆,如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越来越多,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

       谈及未来如何开发文化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吕舟与王炳林建议,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将北京的古老文化与当代生活融合起来,融入市民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更时尚、更国际化的方法。“所谓活起来,是把它背后的、渗透到我们精神中的中华文明充分传达,让当代人理解、参与。当我们的文化都能得到这样的传达和理解,文化精神就做到了活起来。”

       (原标题:让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走进生活)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韩轩 方非摄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