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手艺人 | 杨慧子:奇思妙想,玩转剪纸百态

时间:2020-01-19 作者: 王红霞来源: 中国手艺网


☝点击观看《国潮手艺人》第一期

创新老手艺,生活有新意!

《国潮手艺人》第一期在腾讯视频上线以来,

弹幕被学习传统手艺的呼声刷屏,

大家纷纷为手艺人背后的创新故事点赞。

本期为大家带来创新剪纸手艺人杨慧子的故事。

杨慧子的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手工作坊,满目的手工艺作品和创作工具填满了家里的空间。11月3号,当导演团队敲开了杨慧子家的门,迎面而来的就是这样的场景,乱中有序,对于痴迷于传统手工艺的杨慧子而言这便是最大的满足。她开始逐个介绍工作间、剪纸制作工具、剪纸七巧板、二十四节气剪纸灯……而这仅仅只是她创作的一小部分。

用新方式记录生活

在《国潮手艺人》开篇,杨慧子身着淡蓝色的民国风袄服出现在北京联合大学校园里,充满了书卷气息——这是绝大多数人初次见到杨慧子的印象。风风火火的她有着不拘一格的孩子气,也有作为老师的认真严格。作为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杨慧子多年来始终关注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尝试将丰富的中国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

“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方式,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在节目中,冯薪朵、陈梓铭的热情、好学以及对于剪纸七巧板的喜爱让杨慧子开心不已。在北京联合大学的教室里,冯薪朵、陈梓铭和学生们围坐在木桌边上,设计剪纸样式,有着绘画功底的冯薪朵引起了陈梓铭的羡慕,但这只是小小的插曲,在杨慧子的指导下,两人都剪出了精美的剪纸团花作品。

《国潮手艺人》记录了杨慧子的手作生活,而杨慧子也在记录和传播传统手工艺。2018年年底开始,杨慧子开始进行短视频录制,希望给公众多方位了解传统手工艺的窗口。偷得浮生半日闲,剪辑一两段短视频:在家做竹编、做蜡染、做灯笼、外出参观各种工艺展览、田野调查采风……都能从中窥见传统工艺的魅力。几十秒的短视频虽然没有技术流剪辑,但是平常的日常手艺制作也吸引了很多的人喜爱。目前,在她的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有了2万多的粉丝。

“在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流行的当下,如果仅仅用传统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传统技艺,可能年轻人的观看兴趣不大,但是《国潮手艺人》这种微综艺式的纪录片,采用“轻”和“快”的播放形式,能够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引导人们关注手工技艺“,这是杨慧子对《国潮手艺人》在非遗和传统手工艺传播方面的看法。“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让它重获新生的过程,潮流是会变的,而潮流里一些好的内容会沉淀下来变成经典。”用潮流吸引年轻人关注这些古老技艺,其实是很好的保护、传承非遗的途径。

她说,不论是手艺的记录者还是被记录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播传统文化。

“我的手作生活”

一双巧手,加上一颗热爱手工制作的心,将杨慧子的时间填的满满当当。在杨慧子的生活中,手艺成为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只要得闲每天都要花不少时间去进行手工创作,天然染色、剪纸、木雕、雕漆、拼布,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缝缝补补都能成为她每天极大的乐趣。

“徐师傅手工缝制旗袍”、“徐师傅的锼弓子使得666”、“徐师傅糊灯笼”……这是在短视频里出现最多的文案。很多人会好奇地问一句徐师傅是谁?杨慧子便会得意地回答一句:“这是我的先生”。因为同样热爱手工艺相识,一致的爱好和价值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有时候也会跟他一块寻找一些‘废品’,拿回家重新创作,会制作很多好玩的东西,变废为宝。

家庭应该是杨慧子喜欢上手工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杨慧子家中有一半的亲人都来自江浙沪,身上就自带了江南的腔调,手工创作也带有了江南的精巧。“小时候,妈妈和奶奶经常动手制作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我的衣服和布玩具有好多都是她们做的,大概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喜欢手工的萌芽意识” 小学时学会了使用缝纫机,会用钩针、会打毛线。小学时每周还会有两节手工课,内容特别丰富,老师会教捏泥人、用纸做古建筑模型,用皮子缝小钥匙包,也教一些简单的木工活:用锯子锯相框、粘接和打磨木质的飞去来器……直到现在,她还印象深刻。

到了2007年之后,就常和一些喜欢手工和设计的同学在文化创意市集、音乐节上售卖一些自己设计制作的文创手工作品:环保袋、T恤、本子、首饰等,“其实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传统手艺的创新设计,但那时,大家都没有听过‘文创‘这个词”。

本硕期间,杨慧子的专业是平面设计。于她而言,设计是方法,软件是手段,因为对传统工艺、非遗的喜爱,这些方法和手段都在围绕着非遗和传统工艺这个内核,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设计。顺其自然,杨慧子读博期间攻读的专业方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

她的家庭手工作坊里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徐师傅现在在做室内设计工作,有过平面设计的杨慧子有时候也会提供一些思路和设计方向,帮助徐老师完善创意设计;杨慧子做手工遇到困难的地方,徐老师也揣上制作工具搭把手。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手工艺的痴迷就好似一条纽带,将她的家庭、学习、生活、工作紧密串联起来。

做不一样的设计

2017年, "时和岁丰: 二十四节气主题艺术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杨慧子用了一周的时间创作出“二十四节气七巧板“的第一个版本,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融入其他非遗技艺,才有了《国潮手艺人》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样子。2018年,二十四节气剪纸灯荣获了第二届“中国手艺”创意设计比赛最具市场潜力作品的奖项。

“因为没有办法真的穿越回古代,所以想用一种古人的方式,去过重要的节日。”这是2016年杨慧子曾经在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但是喜欢古人的生活方式不等于形式上简单的复古,而是“对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然后将它投射到我的生活里。《寻梦环游记》的概念很好:‘生命的终结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被别人淡忘’,其实,现在的非遗传承也有相似的概念。

尝试制作新材料、新工具是她不断进取的方向,通过不断试验、把不同的工艺结合到一起,在此过程中总是能够不断迸发出新的花火,比如将刻纸的蜡板用到蓝印花布的刻版上,或是用新材料去替换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材料、工具。现在,她还尝试设计制作一些新的产品,比如用仙居花灯作为元素制作的耳罩和耳机。“如果有可能,我更偏向自己做设计,把传统工艺和时尚潮流进行更好的结合,让市场专做市场的事情。

在北京联合大学的课程中,除了剪纸,杨慧子还有民间工艺美术、传统木雕,雕漆等和非遗密切相干的课程,她也会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做演示,或请一些设计师给学生讲课,从设计角度去进行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的再设计,会有很多设计的实战经验可以教给学生,“这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

喜欢采风、田野调查

朋友圈里的杨慧子是很活跃的一个人,她喜欢去全国各地“浪”,也经常晒出自己采风的照片。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有了更多去体验的机会。从江浙沪到大西南,在那些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产业集中的地方,她都走过很多次。

有时候,她也会在一个地方住一段时间,跟着那边的手艺人们学习体验一些手工的制作技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手艺的创作和融合,或者是对制作技艺本身进行一些改良。

这是杨慧子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她更希望在此间有一方田地,可以有足够大的空间做手工,更可以容纳她对于非遗与手工的梦想与执着。

国潮手艺小贴士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