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自强

时间:2022-11-04 作者: 王 彬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王  彬  文/图

       寿山石雕、景泰蓝、丰宁剪纸……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第五单元“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厅,每一件展品都激荡深沉的情怀,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直观感受非遗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生动实践。这些满载文化底蕴的非遗精品彰显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赞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内心油然而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正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绝好体现。

       描绘发展宏阔景象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101年光辉奋斗历程,领导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传递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时代精神,国家级非遗项目寿山石雕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幼林带来《一叶红船映初心》,将圆雕、高浮雕、薄意等技法融为一体,虚实相生,俏色巧雕,令人遐想万千,抒发家国情怀。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武满怀感恩之心创作的龙泉青瓷《红船精神》,以璧为型,正面手工雕刻嘉兴南湖红船的写意图案,背面镌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寓意始终保持初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这是我国首款玉璧景泰蓝,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首度跨界联袂的作品,汇聚十余种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献礼伟大新时代。”跟随讲解,很多观众了解到《福运连连》背后的故事,更为它精巧的设计所折服。该作造型灵感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珍品“玉镂雕长乐璧”,景泰蓝中心的青白玉、白玉和羊脂白玉玉雕,分别雕刻传承千年、绕福盘旋的“太阳神鸟”图案和团纹福字,另一面主体以清乾隆“百福图”为设计灵感,錾刻“千秋福运”,祝愿国运兴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题成就展上,人们不仅可以现场领略非遗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云平台一览我国丰富的非遗资源。通过中央综合展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云平台,观众可在触摸屏上便捷地检索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基础数据。

       融入美好幸福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展览现场,反映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徽墨《耕织图》,造型圆润活泼、寓意幸福美满的惠山泥人《和和美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样、表达富贵延寿之意的东阳木雕《春华秋实》,清丽挺拔、极富巧思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雨水·初晴》无一不在生动体现非遗鲜明的人民立场,及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反映出我国非遗传承保护水平的节节攀升。

       近十年间,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等重磅文件密集出台,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持续提升,非遗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连接方式更加多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目共睹。

       文化和旅游部充分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带动城乡就业、群众增收。截至2022年6月,支持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设在脱贫县,培养出包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内的一批优秀带头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丰宁满族民间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俊凤正是其见证者和参与者。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此次参展,石俊凤向观众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的奋斗成果:开展丰宁剪纸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等活动,累计参与活动80余次,剪纸授课960多课时,培训人数3800多人次,带领工坊从业者年增收3000元到1万元不等,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在中央综合展区入口处的非遗演示区,记者了解到,这里每天上下午各有不同的非遗传承人前来介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周轮换一批,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展演,其中不少非遗作品在现场制作完成后还赠予了观众,更添互动性。

       荟萃创新发展智慧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地方展区全面展示了我国各地高质量发展建设成就,其中不乏文化建设亮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地方展区都在显要位置展出代表性非遗作品,将非遗作为体现地区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在湖南展区,早已整村脱贫的十八洞村的幸福面貌以苗绣的形式展示出来,引来许多观众驻足。大家在欣赏非遗技艺的同时,也感叹非遗助力精准扶贫、记录时代之变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江苏展区,一组来自马庄村的徐州香包格外引人注目。现在,这个小小的非遗香包已经成为致富金荷包,仅去年香包产值就超过800万元,带动了3000余人就业。除了传统样式,非遗传承人还开发出防疫香囊、防暑香囊等新配方。不少年轻人加入进来,搞起直播做活传承,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激发出非遗发展的更大潜能。

       在天津展区,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宏忙着向观众展示手工拓印杨柳青年画,他表示:“杨柳青年画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天津重要的文化名片。能有这样的机会向全国人民宣传推广,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使命。”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