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让澥浦农民画焕发新生机

时间:2022-02-21 作者: 手艺君来源: 中国手艺网

      穿梭千年的古镇澥浦,交织着古老的渔业文化与民风民俗,催生出丰富的当地民间传统艺术。心灵手巧的澥浦人随手将生活劳动场景画在墙头、船头,抒发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民间绘画,就是澥浦农民画。

图片

      2020年,为推动以年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一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承办,文化馆协会、中国手艺网实施开展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展征集活动启动,广泛征集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时任澥浦文化站副站长、澥浦农民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蒋勇报名参加活动,并带来了与尹凤梅共同创作的农民画作品,沉寂多年之后,澥浦农民画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就地取材的澥浦农民画

WechatIMG497.jpeg

      《澥浦船鼓舞》  作者:蒋勇 尹凤梅

      蒋勇告诉手艺君,农民画取材多以“三农”为主,澥浦人自古便以渔业为生,所以画中最常见的元素便是船、海、渔民。在澥浦当地有两项著名的非遗项目,一项是澥浦农民画,另一项便是澥浦船鼓。澥浦船鼓历史悠久,渔家风味十足,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由于种种原因,它曾濒临失传。幸得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抢救,这一技艺才得以重新演绎。

      他和尹凤梅共同创作的农民画《澥浦船鼓舞》中,再现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原始风貌,渔船满载而归,渔民以船鼓舞表达丰收的喜悦。“通过澥浦农民画的形式表现出澥浦船鼓舞的恢宏气势,两项非遗技艺融合在一起,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加入到保护和传承当中。” 蒋勇说道。

图片

      《五谷丰登》    作者:蒋勇 尹凤梅

      绽放的烟花、火红的灯笼、舞动的长龙、雪顶的渔村小屋、载歌载舞的人群等共同构成了另一幅农民画——《五谷丰登》,画面色彩艳丽,极具渲染力,描绘出一派温馨和谐、欣欣向荣的春节乡村文化生活场景。“南方极少下雪,老百姓都很盼望,房屋上的雪顶寓意瑞雪兆丰年,另外疫情当前,大家都在向往热闹的节庆活动,希望这幅作品能鼓舞士气,传达出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传统年画浓缩着我们千百年的农耕文化,年画在变化,年画里的中国也在改变,对此蒋勇有着不同的见解:“年画正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的老年大学都在教国画、书法、素描,却没人教年画、农民画,这真的很可惜。‘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这一全国性活动,恰好将各地优秀的年画作品汇聚在一起,将传统艺术作品重新展现在老百姓眼前。”

      千年古镇民俗再现

      澥浦农民画起步较早,建国以前,主要以“五头三教的形式出现,即民间的墙头(含栋、梁、柱和屋脊)、床头、灶头、船头、坟头绘画,和庙宇、寺院、道观以及其它宗教场所绘画。其表现内容也很丰富,既有自然风物,也有人们日常劳作场景。比如灶头画、床头画上多有澥浦人家常见的二眼灶、三眼大灶、木板大床等传统物件;船头画则多再现渔民在渔船、海上捕鱼劳动的场景。

      1977年起,原镇海文化馆三名辅导老师王复才、王正均、毛炳全在澥浦成立绘画社,召集一批工作者共同进行农民画创作。贺友直、华三川等镇海籍知名画家亲临指导,澥浦农民画逐渐形成绘画语言朴实、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风格。作品一度远销东南亚和美国,可谓是红极一时。随着绘画社的解散,农民画迎来了沉默的30年。

图片

      12年前,蒋勇来到澥浦担任当地文化站副站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走访中了解到澥浦民间绘画这一传统艺术,其中包含的内容广泛,农民画便是其中之一。像是命中注定的一般,蒋勇初次接触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立即决定将其再次挖掘。经过推广和市场化运作,农民画重焕光彩并有了如今家喻户晓的名字——“澥浦农民画”。

      创建农民画之乡

      2016年,蒋勇牵头成立了澥浦农民画专业合作社,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不断培育新的传承人与爱好者,吸收了包含妹妹蒋陈在内的20多位创作骨干加入其中。“农民画要普及,首先要有作者,只有20几个人是普及不了的。”面对人才匮乏的局面,蒋勇心想,没有作者,那我就一个个教会你们,没有兴趣,那我就想办法培养大家的兴趣。

图片

      《抗疫夫妻》  作者:蒋陈

      业余时间,蒋勇会召集创作骨干和村民一起学习、研究,遇到没有绘画基础的爱好者,他会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他还在澥浦中心学校、十七房村、汇源社区、仁爱中学等地开设澥浦民间绘画创作传承基地,建立澥浦农民画美术馆。

图片

      为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他充分利用自己带头人的身份,在乡镇组织农民画创作比赛。“画画不难,画农民画也不难,你画山水画一年画不好,画农民画一年就能获奖了。”在蒋勇的“忽悠”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农民画学习当中,以前村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的场景不见了,去画室里学习创作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图片

      《放飞梦想》  作者:蒋勇

      为了支持澥浦农民画创作工作,政府每年为合作社拨付一定经费,他便用这些经费给比赛获奖作者发奖金,并买来画纸、颜料等供大家使用,激励他们继续创作。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已成为名画大家、美院教授,他却丝毫不羡慕,他称自己是“乡村的教师”,愿意坚守这一方阵地。

      农民画创作队伍的成熟与壮大,正是民间文化自信的体现。现在,澥浦镇组建起新的团队,发展农民画爱好者300余人,这些创作者中有小学生、耄耋老人、农民、教师等,覆盖面十分广泛。

      农民画焕发新生机

      如今的农民画早就突破了传统,变得“哪里都能画,什么都可以拿来画了。”2014年,文化站组织绘画骨干前往上海金山、浙江舟山等地考察,蒋勇发现,这两地的农民画已经不局限于墙面、画纸等传统介质,蒋勇备受启发,也萌生了做同类产品的念头。

      文化站先从日常用品开始试水,在背包、凉鞋等日用品上绘制农民画,生产了一批产品,得到了百姓的喜爱。但是手绘时间长、创作压力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品不能批量生产,效益也得不到保障。

     屡试屡败的蒋勇没有放弃尝试,2016年,在一次非遗作品展览会上,他发现有人出售可以复制照片的手机壳,他的思路瞬间被打开了:“农民画也可以复制翻新到手机壳上。”

图片

      为了降低制作成本,蒋勇跑遍了镇上的生产商,最终同骆驼街道一家工艺店达成合作。3月份,第一批样品赶制出来,看见色彩绚丽的农民画被印在手机壳、抱枕、茶杯上,蒋勇满心欢喜,农民画转型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的澥浦农民画已经走出小镇。2019年,澥浦老少青三代农民画爱好者齐聚十七房祈福广场,现场手绘反映农村新风貌的农民画作。70块画板拼成了38×16米的巨幅农民画作,以此献礼新中国70华诞。这一场景也被记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节目报道《靓丽盛装迎国庆 深情祝福送祖国》中。

图片

      同年,韩国大邱最大的庆典“大邱艺术节”举办,受到韩方邀请,宁波市组织文艺交流代表队参加了本届活动,蒋勇跟随前往,带去了澥浦农民画和三十多件文创产品。参观者惊异于澥浦农民画大胆写实的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再次受到了国际关注。

      多年的耕耘努力让澥浦农民画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名片”。“我们澥浦农民画正在申请省级非遗资质,看着这门断层30年的乡村技艺重新振兴,我感到非常欣慰。”蒋勇满怀信心地表示。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