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年画创作有何新意?

时间:2020-02-26 作者: 王红霞来源: 中国手艺网

      最近一段时间,佛山设计师周敬雄设计的一组年画门神海报火了。

      这组年画海报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木版年画“功夫门神”主题进行设计创作,一边让传统的木版年画穿上了李小龙同款的练功服,戴上口罩,摆出功夫的姿势,另外一边以“抗疫战神”终南山院士的形象为模板,对照着终南山院士的照片,手绘了他的头像,让他与功夫门神一起构成了一对新门神。

佛山木版年画功夫门神(作者:周敬雄)

      周敬雄是一位致力于将传统木版年画与时代审美接轨的创作者,他的创作不仅追随潮流,也根植于佛山木版年画的传统特色。周敬雄在朋友圈写道:“作为设计师,在特殊时期,我们还可以在家拿起画笔,端着电脑,用设计的力量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为疫情防控宣传出一份力!”

      在这个春节,由于新冠病毒的出现,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因时代特点的需求,创作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抗疫”年画,让人们的“抗疫”更加接地气。年俗中不可或缺的年画,是如何在保留传统内核的前提下,另辟蹊径,创作出不一样的诸神形象?

      新形象“入神”,打破次元壁

      门神是民间信仰中守卫门户的神灵。把门神贴在门上,以求驱邪避祸、保家护宅。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秦叔宝和尉迟恭成为门神流量所属,但是基于不同地区的信仰习俗,门神也在不断形成新形象,文官门神、童子门神、麒麟送子门神、基于特殊时期创作的抗战门神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人们的心理需求。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宗凯绘制抗疫门神

      在疫情当前,“防”、“护”已经成了时代下特定的心理需求,钟南山成了人们战胜病疫的精神支柱,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人们开始了新的创作。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宗凯绘制的抗疫门神“驱邪将钟南山,镇瘟将李兰娟”,以中国传统祥云符号为底,注射器成为新武器,左手高举,右手分别拿着锏和剑,带着听诊器,白大褂飘扬,形象地描绘出医护人员的风姿,战胜病魔的勇气。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乔麦新作品《疫止南山》也以钟南山为创作主题,在人们心中,似乎钟南山已经成了攻克病疫的代名词。

《疫止南山》(作者:乔麦)

      钟南山的形象只是“新门神”的一种。基于疫情的发展,火神和雷神、霍去病和辛弃疾的出现似乎更符合传统年画的形象需求。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出现让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继中有了新的灵感。大年初四,张继中开始有了创作新年画的想法,然后用了一个礼拜进行年画的整体创作与绘制。

      “初四的时候,国家开始已经高度重视疫情,在新闻上看到要筹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另外,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在早期怕高温的特性,我就想到了火神和雷神,两个都是神话传说中的正能量神祗,火神和雷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理念和文化功能,于是突发奇想创作了这幅门神。”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继中创作火神和雷神

      在创作上,张继中采用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年画传统的造型艺术和题材。按照传统朱仙镇木版年画头大身小的构图造型,从传统的火神、雷神形象中提取创作元素,用传统天然颜料上色,最终创作出火神、雷神新门神。

多样化表现,赋予年画新形式

抗击疫情齐动手,我们门神不落后。

天天守住大门口,提醒各位要遵守。

有事出门戴口罩,没事不要周围走。

日常环境要通风,加强锻炼勤洗手。

健康之家你我守,病毒肯定没地走。

大家千万别大意,良好习惯要坚持。


佛山木版年画粤语版抗疫Rap

      这是佛山电台采用佛山木版年画传统的门神形象合成制作的动态短视频,朗朗上口的粤语版抗疫Rap,让当地的人们感受到防疫病毒的温馨提示。视频中的门画形象来自于佛山冯氏木版年画的代表性门神,刘钟萍是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也是一位80后,她的“诸神复活”理念,让传统年画与现代语境相结合,俘获了年轻人的心,而她创作的小萌神作品则好像更符合目前人们的萌系审美,这种萌系审美也运用在了其他地区的年画创作上面。

佛山木版年画防疫作品

      四川夹江的“酷萌”年画让人耳目一新。在疫情防控期间,四川夹江依托夹江年画,创作了“出门戴口罩,防疫更有效”、"战疫情 保健康"等主题年画组画。这些年画造型萌动,憨态可掬,提醒人们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等防控疫情内容。

夹江木版年画防疫作品

      除了视频、萌系年画创作,一组名为“四川莽娃儿和奶妹疫情龙门阵”的防疫表情包在网络走红。这组表情包是在传统绵竹年画的色彩与构图基础上,进行富有创造力的构思创作,将主题定位于疫情第一线,创作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解放军、社区工作者等一系列充满爱与温暖的人物卡通形象。

绵竹木版年画防疫作品

      不管是动态视频,还是萌系年画、亦或是表情包,这些都在赋予年画在当代的新形式表达,传统又活泼的年画开始“出圈”,也让“抗疫”更加接地气。

      及时性表达,有效反应时事

      1月26日,在疫情防控已经日趋激烈的时刻,为宣传联防联控相关知识,绵竹年画工作者胡光葵、李悦、贾君、章昉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创作出一组防疫新作品。这些年画作品延续绵竹年画的特色、采用现代审美需求,包括海报、表情包等作品,表现了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防联控工作的相关知识,广受好评。及时有效的创作,反应事件,对民众起到教化作用是传统年画不断得以发展的优势,也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

绵竹木版年画防疫作品

      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的传承,除了给予人们情感需求和信仰需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在于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根据社会时事和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反映了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扩展了年画的发展生存空间。

平阳木版年画防疫作品

高密扑灰年画防疫作品

      年画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从年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来说,每个时代的造型、色彩、内容、素材等各个方面都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年画回归生活,需要转换话语形式,突破与年轻人之间的审美壁垒和文化次元壁,打破“窗户纸”,让年画仍旧得以收获本身的所属的目光,唤回流量。

年画新创作(作者:慕容引刀)

      在防疫时期,将年画的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跟随时代进行创作、创新,不断丰富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承载人们消疫避灾、战胜疫情的共同愿望,继续让传统年画穿越时空,运用现在的社会文化理念、传统造型和技艺,让年画成为新时代的IP。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