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非遗“寒燕”连清明 缅怀故人寄哀思

时间:2020-04-10 来源: 包头晚报

将“寒燕燕”挂在树上,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常静 摄


做好的“寒燕”  常静 摄


清明时节,草绿春燕回。捏串“燕燕”挂起来,寄托着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内蒙古包头市昆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一行人4月3日下午走进明日星城社区,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了传统手艺“寒燕燕”。

参加活动的有昆区民间艺术家协会的老手艺人,还有前来学习捏燕燕手艺的居民。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捏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再用五谷杂粮来点睛镶鼻,做成漂亮灵动的“燕燕”。活动现场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感受传统手工面艺术的丰富多彩。

包头市昆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郭巧丽告诉工作人员:“以前清明节前后当地人会把面做成燕子挂在自家的墙上,这既是对故人的一种思念,又是一种对春天的美好期许。”据了解,捏“燕燕”是很有讲究的,分“老燕”和“小燕”,“老燕”形制特殊,送长辈表达孝心,“小燕”活灵活现,送小孩表示关怀。将一个个“寒燕燕”串起来挂在树上,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郭巧丽介绍,一把剪刀,一把梳子,是制作“燕燕”的基本工具。别看“燕燕”不大,要做好却不容易。前一天就要发面,要让面团柔软适度,第二天清晨开始捏,造型全凭经验,蒸的时候火候要把握得当,出来的面燕才会栩栩如生,有型有味道。

现场参加活动年龄最大的是80岁的王英连老人,别看她年龄大但是手上的灵巧度可不比年轻人差,一只简易燕子3分钟就在她手中成型。老人说,捏了几十年,自己也记不清手里捏出了多少个“燕燕”,如今年纪大了捏得少了,可这份手艺没有丢,还教给了闺女。“这都是小时候我母亲教给我的,我也希望能把手艺传承下去,让这样的传统节日更有节日气氛。”王英连老人说。

王英连老人还带来了她十多年前制作及收藏的“寒燕燕”作品,给大家提供参考。其中一件寿桃特别珍贵。“这是我姥姥给捏的,有40多年了,保存完整,每次拿出来看到这个就会想到姥姥,也是我们纪念老人的一种方式吧。”王英连老人的女儿杨丽娟感慨地说。

现场,一个个“寒燕燕”作品被蒸熟,大家纷纷把“寒燕燕”串了起来,居民张玉杰一边做一边说:“像是回到小时候的感觉,今天我学着做了几个,带回家给孙子孙女讲讲清明节的来历,讲讲我们北方‘寒燕燕’的典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吧。”一位居民说。活动中大家不仅做了各式燕子,还做了十二生肖、爬娃娃等面塑作品。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清明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这个春天美好的期盼,也是我们社区组织这项活动的初衷。”明日星城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陈立华说。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