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升级”提品质,2021东莞非遗进校园将超100场

时间:2021-04-22 来源: 广州日报

      “咚咚咚,咚咚咚……” 随着阵阵铿锵有力的石龙新昌鼓鼓声响起。4月20日下午,2021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会场启动仪式在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举行。同时,7所学校作为分会场同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今年,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中心着重通过“五大升级”提升非遗进校园品质,市镇总分馆联动配送逾100场。

      八年来组织开展示范性活动220余场次

      从2014年开始,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便开展了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八年来,内容不断丰富,力度不断加大,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非遗教育从“物”走向“人”,从“进校园”走向“在校园”,形成“中心示范”和“镇街普及”双轨并行、相辅相成的东莞模式,推动学校创造性打造非遗品牌课程,开创“一镇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百花齐放局面。

      截止目前,东莞已有10多个镇街、80多所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共培育了24个“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八年来,市非遗保护中心共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示范性活动220余场次,受益师生达85万人次,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肯定。2020年全省非遗进校园“精品案例”和“优秀案例”,全省20个,东莞占3个,充分显示“非遗在校园”已经进入高品质发展的时期。

      五大升级,提升非遗进校园品质

      2021年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共有五个升级:一是升级进校园场次数量与传承模式,通过文化馆总分馆联动大平台,总分馆共举办非遗进校园超过100场,开启总分馆分别举办示范性非遗进校园活动新模式。二是升级“非遗研学”专线。联手市内几大知名旅行社推出非遗研学参考线路7条,培训全市非遗场馆、传承基地和非遗工作站讲解员,充分发挥非遗展示厅、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主题馆的资源优势,提升非遗“研学旅行”专线的承接水平。

      三是升级非遗教育成果展示。全面加强24个“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的业务指导,完善非遗教育成果传播平台,推动全市“非遗在校园”教育成果传播提档升级,为培育新一批在校园传习基地提供参考。四是创新“非遗志愿者导师”服务。为减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的授课压力,将从各分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中,筛选优秀志愿者,通过中心集中培训、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的形式,培养其成为“非遗志愿者导师”,服务于进校园、非遗课堂、研学游等各类活动。

      五是规范非遗进校园乡土教材的编辑。加快推出全市非遗进校园课程教材用书,提供示范作用,进一步整合、规范全市各镇街(园区)编写的“非遗进校园”读本与课程教材,邀请相关专家帮助各镇街、各学校教材编辑进入规范程序。

      共享非遗保护成果莫家拳课间操展演、少儿群狮《传承》表演,由桥头、莞城的“小小传承人”们带来的非遗教育成果展示,既让主会场的观众领略到莫家拳、醒狮的独特魅力,又从侧面展示了东莞非遗“进校园”与“在校园”活动蓬勃开展的累累硕果。活动当天,东莞非遗项目莞城兴塘醒狮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签订了“非遗在校园”合作协议。接下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将设立醒狮社团。

      今年2月1日施行的《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地制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和专家参与学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在致辞中表示,东莞从法规制度层面对非遗进校园活动有了明确的指示,体现了对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高度重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正与2021年东莞着力打造的“共享文化年”不谋而合。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