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非遗+扶贫”“旅游+扶贫”是文旅领域扶贫亮点

时间:2020-05-09 作者: 王洋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19年国务院部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情况,并答记者问。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扶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这个领域中的扶贫有两大亮点,就文化领域来讲,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即“非遗扶贫”,就旅游领域来说,则是“旅游扶贫”。

李金早介绍,“非遗扶贫”实际上是通过支持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甚至是家传的工艺,向贫困户普及,通过贫困户掌握这些技术实现脱贫。一个农户家里只要有一名成员掌握了非遗方面的某项技能,就可以实现居家就业和就地就业,比如搞编织、刺绣等项目,既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在村里或者作坊里做,这样就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文化和旅游部去年支持地方建设非遗工坊,现在已经超过了2000所,带动项目也超过2200多个,培训将近18万人,带动将近50万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近23万人,带动了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赤水市等国家贫困县、贫困地区。为了扩大成果,我们还要利用非遗活动鼓励线上企业加盟,支持电商平台主办非遗购物节,通过购物环节拉动非遗的制作生产,推动了复工复产,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李金早表示,旅游扶贫力度很大,在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国平均来看,旅游发展解决贫困户脱贫要占到整个扶贫总任务的17%至20%,在一些贫困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还高于这个平均数,有的甚至超过了30%,比如西藏。换句话来讲,这样一些地区至少有30%的贫困人口是通过就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来脱贫的。这种脱贫具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它不是简单的转移支付,不是简单的赋予,而是鼓励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实现脱贫,所以它是一种产业扶贫。旅游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具有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这也是不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旅游业,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路子。

李金早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帮助贫困程度比较深的“三区三州”的24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完成了西藏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整体规划,以及南疆四地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旅游扶贫专项规划。这些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方,恰恰又具有发展旅游的好资源和条件,所以我们对这些地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仅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就超过62亿元。在“旅游+扶贫”的试点中,各地还形成了一系列“旅游+扶贫”模式,比如“景区带农户”“旅游企业带农户”“合作社带农户”“公司+农户”,产生了很实实在在的效应,使一些过去只是在耕作的农民能够直接进入第三产业,实现脱贫。比如,宁夏固原冶家村通过发展农家乐,联系农户达到135户,村里相关领域就业1100多人,还有相当部分的就业人员来自村外的贫困户。村民的户均收入达到8万元,农民人均旅游营业收入将近7000元,这是发展种植业一项很难做到的。贵州遵义花茂村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近400人就业,过去有一些到外村甚至城里打工的人纷纷回到村里发展旅游。再如,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脱贫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些年,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得到了实惠,所以有群众在春节时写一幅对联,叫做“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这很形象。当然,不是所有的贫困地区都可以搞旅游,是指具备发展旅游条件的那些贫困地区,他们通过积极的作为来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