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曹传曾

性别:男

出生年份:年

籍贯:浙江省

擅长: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

毕业院校:

学历:

个人简介

 一块木板,一把拳刀,耗费几个月的时间,一刀一刀精心雕刻,一个鲜活的门神形象跃然眼前。不久前,浙江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塔山公园的一场非遗展览,让浙江省级非遗项目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传承人、今年86岁的曹传曾成为余杭古镇上的红人

 

    曹传曾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了《老余杭全景》图,连同他一辈子积累的木刻雕版作品在展览上集中亮相。现场,曹传曾一边指导徒弟赵杭演示雕刻技艺,一边向市民介绍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的传承历史。

 

    “这是老祖宗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老手艺。这样刻出来的雕版不仅精美耐用,而且能保存几十年。制作一套木刻雕版多色套印需要经过画、刻、印刷、装帧等工序,其中最费时的就是刻版,稍有失误就得从头再来。曹传曾介绍,15岁那年,他奉父亲曹士洪之命到余杭仓前宏大纸号学习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师从周鸿泉、谢兰仙。他现在使用的这把拳刀就是当年根据自己手掌大小及着力习惯自制的,与他相伴已有70年。

 

    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是一种以木刻雕版为主版、油纸雕版为套版,凸印与漏印相结合,以黄烧纸为底,黑色为图像,红、绿(蓝)为套色的传统雕版印刷术,与祭祀用品纸马的流行相关。

 

    纸马是江浙一带民间广为流行的传统祭祀纸制神像,多为木刻雕版多色套印而成。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六载:岁旦在尔,席铺百货,画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元末明初的《如梦录》载:仅纸马铺便有十几家,多是同香烛等兼卖。可见当时纸马的盛行。

 

    木刻雕版多色套印工艺流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画、刻、套印、装帧四大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画,备纸、画样形成各色纸样;二是雕版,即上版、雕刻,制成各色雕版;三是套印,放轮廓版、刷颜料、复纸、压擦、揭纸、换版等反复多次,直至套色完成;四是装帧、裁制等,共有20多道工序,工艺复杂,技巧精细。

 

    “随着纸马的逝去,这项具有独特科技价值的技艺也逐渐远去,当年的纸马铺已难觅踪影。传承保护这项传统技艺显得十分迫切。曹传曾说,祖父曹志忠(清末)创办曹同茂纸马印刷店,父亲曹士洪继承,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了。

 

    据了解,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得以重新发现并挖掘,缘于2007年两名法国年画研究专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查找中国古代年画时,发现了两幅珍贵的清初余杭纸马《蚕花五圣》和《酒仙图》。二人通过中国美术学院找到了当时的余杭区文广新局,继而找到了余杭古镇。

 

    据史料记载,杭州早在南宋时就是全国有名的刻书中心,印刷业发展很快,从业者众多。清末,余杭古镇上就有蔡万顺、王永泰、曹同茂等多家纸马店;仓前镇上有宏大纸号;仁和镇有同康、阮生堂等店。余杭一带,约有上百家纸马店,这些纸马店大都是祖传老店,前店后坊,一面加工,一面销售。

 

    在曹传曾看来,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为雕版印刷从单色向多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工艺价值。

 

    “我年轻时学做雕版套印是奉父亲之命,学门手艺继承家业、养家糊口。现在科技发达了,印刷技术先进了,雕版纸马也不流行了,很多年轻人没听说过。曹传曾告诉记者,那个时候,逢年过节,余杭古镇家家户户张贴门神,近年来,这种习俗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他担忧祖传的老手艺在他这一代弄丢了。

 

    令曹传曾欣慰的是,2012年,余杭区余杭街道南渠社区建立了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传承基地。当地中小学校还把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编进了校本教材,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走进了课堂和百姓生活。如今,这一技艺展演还成街道和区里节庆文化活动的保留节目,越来越受欢迎。

 

    今年初,余杭街道为曹传曾举行了收徒仪式。在社区从事文化工作的赵杭从曹传曾手中接过了与之相伴70年的拳刀,挑起了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传承的担子。

 

前段时间,街道文体中心制作完成了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的纪录片,以影音方式详细记录木刻雕版多色套印选材用料、制作工序、套印方法等。曹传曾说,把老祖宗留传下来的技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责任,更是担当。

 

(源:中国文化报)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