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比照!木版年画和浮世绘的异与同

时间:2020-09-03 作者: 知乐来源: 中国手艺网

      艺术的形式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作为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代表,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年画不仅仅是节日装饰品,它记载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百科全书”。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兴起的一种风俗版画,生动记录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游乐活动,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识,具有普遍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

      两者由于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功能、艺术传统方面的差异,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风格特征。

      探其同,再究其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也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近期,一场“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甄选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代表作品100余件,从渊源、风格、技法及生产发行等方面展示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异同。


      下面,就和手艺君一起来欣赏这场美的盛宴。(❗前方多图预警)


文化渊源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是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二者的兴起与发展同源于明代书籍版画的兴盛。


      明代后期,雕版印刷技术臻于成熟,出版业发达,“饾版”和“拱花”技术的出现为版画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刻本插图向独幅装饰版画的转变。木版年画在此基础上得以蓬勃发展,至清代进入鼎盛时期。


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清晚期

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天水关诸葛收姜维 》清晚期

       浮世绘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中国明代书籍版画和清代姑苏版画的重要影响。江户时期,带有插图的明代刻本和各类画谱通过长崎输入日本,促进了日本木版插图的繁荣,为浮世绘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清康乾时期传入日本的姑苏版画成为日本画师学习版画技术和明暗透视等西洋技法的范本。菱川师宣在明清版画的启发下,将木版插图从书籍中独立出来,并将版画与手绘相结合,首创浮世绘版画这一艺术形式。


铃木春信《洗衣女》

春重《美人与鱼》

      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同为东方艺术的审美范畴,17世纪吸引了来自西方世界的目光,不仅形成收藏和研究的热潮,而且影响了西方近代美术的变革。不论是17、18世纪以姑苏版画为代表的“中国趣味”在欧洲的广泛流行,还是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浮世绘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深远影响,都展现了东方版画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东西方艺术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


一笔斋文调《恋情》

歌川广重《木曾海道六十九次·宫之越》

形象风格


      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中有许多相似的题材与形象,如女性、戏剧、风景等,而它们的文化内涵、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却并不相同。


      美人


      浮世绘美人画多表现江户时代的青楼美人、艺伎舞女,对女性的流行发饰、服装纹样和容貌体态有细致刻画,是江户时代流行风尚的百科全书。画中女性肌肤细腻、衣衫华美、姿态曼妙、生活精致,折射出日本民众把握当下,追求现世享乐的生存哲学。


歌川丰广《二人行》

      清代木版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官宦女子,姿态端庄、温柔娴静。且年画中的女性常与儿童一同出现,并利用画中器物的谐音或吉祥寓意,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生活画面,蕴含着家庭美满、子嗣绵延的美好寓意。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叶戏仕女图》清雍正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加冠仕女图》清雍正

      戏剧

      歌舞伎是日本的民族表演艺术。役者绘主要为歌舞伎演员像,通过刻画演员的形象来渲染角色魅力,表现服饰道具之美。画师利用粗细多变的线条、具有冲突感的色彩和夸张变形的面部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使戏剧演员个性鲜明、气势十足,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


歌川国政

《第六代市川团十郎》

歌川丰斋

《月笠森之一》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伴随着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年画中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画师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上,人物扮相、工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戏出年画使人们睹画如观戏,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回味戏中精妙,因此是最受欢迎的一类年画题材。


山东平度木版年画《空城计》清代版

      风景


      浮世绘画师擅长将季节交替、时令气象融入到风景画的创作中,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与氛围,体现出日本民族对自然气候的敏锐感觉和崇尚自然的文化心理。浮世绘风景画受到西洋明暗透视手法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日本传统绘画的抽象性和平面装饰性,构图奇巧、色彩清明。


小林清亲《佃岛雨晴》

歌川广重《近江八景·唐崎夜雨》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山下白雨》

      年画中的风景一般作为世俗风情、年节时景等题材的背景,画中的楼阁、山水、村舍、树木等景物衬托出时节、地点、环境等因素。年画对景物的描绘受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浸染,注重远近层次、四时变化,色彩清丽淡雅,富有诗意。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清明诗意》清雍正

      色彩


      浮世绘版画擅用中间色,色彩明快典雅,色调丰富柔和。在人物画创作中,画师往往选择几种主要色彩,在人物的服饰和环境中互相呼应,展现出丰富而不繁杂的色彩效果。


鸟居清长《三女出行》

      木版年画的色彩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绘色方法,又吸收其他民间艺术好上原色、艳色的特点,形成了多用原色、少用间色的赋彩法则,呈现出对比鲜明、明快清新的视觉效果。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双美图》清嘉庆

      构图


      浮世绘的人物画和风景画常采用对称式构图,大胆切割画面,营造出多变的视觉空间效果。画面中出其不意的构图和不完整的形象,带给观者视觉上的冲击。


歌川国贞《永代桥》

      木版年画受到祈福纳祥观念的影响,构图追求饱满均衡,人物形象完整,并具有概括性和程式化的特点,极富装饰效果,呈现出一种理想之美。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黄州乐游》清同治

技艺手法

      清代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都以木版套印技术制作而成,主要工序分为画稿、刻版、拓印三步,部分作品在印刷之后有手工彩绘的程序。


      浮世绘的制作由画师、雕版师、拓印师分工协作完成,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先后出现墨摺绘、丹绘、漆绘、锦绘等形式,丰富了浮世绘的表现手法和作品面貌。


      丹绘

奥村政信《赏月》

      红摺绘

鸟居清广《秋野图》

      锦绘

石川丰雅《风流十二月·七月》

      柱绘

矶田湖龙斋《春柳树下》

      浮绘

鸟居清满《新吉原之图》

      蓝摺绘

溪斋英泉《宫岛之雪》

      羽化摺

二代广重《诸国名所百景·锦带桥》

      无线摺

喜多川歌麿《锦织歌麿形新模样·白打卦》

      云母摺

喜多川歌麿《妇女人相十品·吹“噗乒”的少女》

      木版年画由画师、刻工、印刷工以及彩绘工合作而成,有多色套印、版印手绘、漏版刷印、墨拓等多种技术形式。


      木版套印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十全富贵》清代版

      套色笔绘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连生贵子》清康熙

      淡墨套版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山水四条屏》清代版

      印本

河北武强木版年画《镇宅神判》清代版

      拓本

四川绵竹木版年画《紫微高照》清晚期


生产发行

      日本浮世绘作为平民消费的艺术品,由民间出版商组织生产和发行,他们能够敏锐把握社会流行趋势和民众审美趣味,策划主题性系列作品,组织画师、雕版师、拓印师协同合作。


      很多浮世绘作品上不仅有画师的落款,还保留有出版社的印鉴和出版商的名字。


歌川丰斋《月笠森之二》


胜川春英《花脸欲战》

      年画的生产由个体画店组织,一般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由作坊中画师、刻工、印刷工、彩绘工协作完成,再以画店作为经营主体对外销售。


      清代是木版年画的黄金时期,全国各省都有印制年画的作坊,并且形成了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江苏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等十多个成熟的年画中心产地。各地的年画铺子习惯以人名代店名,字号众多,较著名的有:齐健隆、王荣兴、颜锦华等。


      天义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九龙山》清晚期

      同兴德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大保国打李》清晚期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二进宫》清晚期

      颜锦华

福建漳州木版年画《孟姜女前本》清代版

      董大兴荣

四川夹江木版年画《鲤鱼跃龙门》清晚期

四川夹江木版年画《女将门神》清晚期



      姑苏王荣兴


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大四杰村》清晚期

      廉增戴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还二锏》清光绪



     文章版权归《中国手艺网》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源。



      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中国美术馆

      文图:知乐

      编辑:知乐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