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陈家珍、万会知携兴山民歌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时间:2020-09-18 来源: 新华网

      来自湖北省兴山县的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万会知母女俩近日应邀走进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向同学们展示古老又独具特色的兴山民歌。


      今年84岁高龄的陈家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她1936年出生于湖北省兴山县黄粮镇户溪村,自幼聪明好学,喜欢唱歌。她的嗓音高亢明亮、唱法独特、韵味十足,能够用特有的颤音唱法熟练演唱《十送》《十爱》《五更》《探郎》等100多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曲目,被专家学者们尊称为“三峡民歌王”“鄂西歌后”。

      万会知是陈家珍老人的女儿,目前是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她1963年出生于兴山县黄粮镇户溪村,自幼受父母亲的影响而喜欢唱当地的民歌。自1981年与母亲同台参赛获得荣誉后至今的30余年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从未间断地跟母亲学唱民歌,并跟随母亲参加各类比赛和展演活动。

      当天的课堂上,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兴山民歌的由来以及特点。随后,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陈家珍和万会知示范并教唱了《五更》《交情哥》和《种花》。在学唱过程中,同学们被耄耋之年的陈家珍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伤感的独特演唱所感动、震撼,课堂上不时传来热烈掌声。

      通过两位传承人的教唱,同学们感受了兴山民歌“以悲为美”的音乐特色,以及极具难度的“兴山特性三度音程”。最后,两位传承人为在场师生们示范展示了她们拿手的《下田号子》《五句子歌》。

      在两位传承人的演唱与指导教师张天彤的文化阐释中,同学们更加体会到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山民歌,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所彰显的“楚声巴歌”的古老文化遗风。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