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即景,流芳墨韵”书画艺术交流会在青岛即墨举行

时间:2020-09-21 作者: 昝瑞来源: 中国手艺网

image.png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国手艺网主办,中传锦绣(山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一场主题为“锦绣即景,流芳墨韵”书画艺术交流会近日在青岛即墨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三位来自北京的书画家郑山麓、韩振刚和彭华竞,名家汇聚一堂,挥毫泼墨、点染丹青,一幅幅用笔遒劲、寓意深远的书画作品在他们的妙笔下呈现。交流会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互学互鉴的平台,这些精品佳作还留在国际手艺创意设计交流中心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展示,以让更多的人能欣赏书画艺术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image.png 

交流会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飘满翰墨之香。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图右二)与嘉宾在三位画家共同创作的八尺画卷《雪域风情》前合影留念。

    

郑山麓:不设限方有大可能

image.png 

      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全国政协书画室特约画家,

西藏高山文化基金会高级顾问,西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丰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如松柏般坚毅、如琥珀般纯净、如阳光般温暖......但很少有人能如大海般深沉广博。笔者眼中的郑山麓,就是这样的存在。

      初见郑山麓,远远走来便能感受到他的艺术风范,沉稳笃定的步伐,独特的气质与常人区别开来。接触下来,除了感受到他对于美术专业深刻的见解,还感触于他淡然平和的心态与开阔包容的眼界。正如他的作品,既专攻于磅礴大气的山水人物风貌巨作,也细琢于精致灵动的小幅画作。《新北京盛景图》、《甲谐舞吉祥》让大众认识他、认可他,花鸟、人物以及一系列西藏人物动物风貌画作又让众人看到不一样的他。全面、多样、专注、随性,郑山麓是难被定义的,也是总能带给大众惊喜的。

       优秀作品的背后,必定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从不局限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进行专业学习,才能画出完整的作品,你看总不能只画人物,不研究背景吧?那是不完整的。”郑山麓不否认对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学习,“艺术家总要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同时也认可西方艺术培养模式 ,那就是通学。通学方能把握好整体性,更能让艺术生涯延续下来。这也许就是他不拘一格又自成一派的原因。

image.png 

《雪域吉祥》

      谈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郑山麓很是谦虚,“最满意的作品,我还不敢说,也许它还待创作。”但目前最令他满意的,还属《甲谐舞吉祥》这幅国画长卷。“甲谐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很具备研究价值。为了那次采风,我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和当地居民同吃同住了一个多月,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 也是那一个多月,承受着高原反应可能带来的种种不适,300多张地域风貌速写,近千张照片被保存下来,作为素材积累,他完成了《甲谐舞吉祥》这幅国画巨作。“西藏一直是我很向往的地方,也是很适合进行主题创作的地方,西藏的美,太应该去挖掘和表达了。”也许,对于一个画家来讲,通过手中的笔能将心之所感完全地展现,就是艺术生命中最大的幸事。

image.png 

《虬龙吐翠》

       对于艺术,郑山麓从不给自己设限,他从不用任何风格来定义自己,是因为勇于不断创作和尝试。中国画讲究笔法的变化,往往于细微处见区别,很多人掌握了形式便以为了解了全部,作品也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他却把每一次创作都当成崭新的开始,与时俱进地在传统的笔墨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这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常常让临摹者无从下笔,因为风格多样,所以不可模仿,造就独一无二。

      镜头下的郑山麓,随和包容,他对于艺术的负责,则体现在一言一语中,简洁、准确,每一句话都思索且认真,就像是大海,沉静且开阔。

 

韩振刚:用初心拥抱艺术

image.png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北京工笔画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中心特聘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展专家评委,国务院法制办书画协会顾问,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融雪、嫩芽、花苞、淡云,早春的景象氤氲着祥和的氛围,柔柔的温暖慢慢在心中流淌开来,你问在哪里看到这景色?笔者回答,在韩振刚的画里。

      自幼长在京西,对家乡常怀有浓浓的眷恋之情。“从小伴着门头沟的大山大水长大,冬天的雪景,春日的新绿,都让我格外怀念。”所以,即便是一次即兴创作,这些景象也深深印刻在脑海中,随笔带出,却字里画间都是感情。

      韩振刚最早以工笔重彩人物画见长,在研究生期间深入研究技法,吸纳西方绘画中色彩结构优势,博采众长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并创作出《清水丽人》、《盛装》等优秀工笔画作品,达到极高的艺术造诣。

      而后不断扩宽自己的从艺道路,由人物工笔逐渐转为山水写意,“我也并没有放弃工笔画研究,只是在山水画中,更能寄托自己的感触与情怀。”谈及领域的转变,韩振刚对记者说道“转变于我而言并不是刻意的,我本身喜爱山水写意,喜欢宁静,进行山水画创作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为此,他每年大量外出进行写生创作,甚至在大年初三,也要不惧严寒进山取景,“路上遇到的情况很多,车子抛锚,寒风大雪都经历过,但是美是稍纵即逝的,错过就难遇到了。”与此同时,他进行写生的原因还在于写生使得山水写意不再单调和程式化,画家通过写生观察到细节的变化,感受到整体的氛围,从而赋予了山水画更多的体验感和独特性,于艺术到精神,都是一种创新。

image.png

《清水丽人》

      所有的成果都建立在耕耘之上,只是收获的深浅和努力的程度成正比。笔者眼中的韩振刚,就是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坚实的脚步中不断实现着自我突破与成长。他可以着眼于寻常景色,从幼龄到壮龄只画一棵树,也愿意身居高位却朴实如往,临摹学习古代大师的山水作品,“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他脱俗于以往山水画中常见的大山大川,将笔墨着眼于眼前的小景,于细微处见生活,也采用干笔淡墨突出画作写实性,同时以颜料为辅助,真实展现景致或浓或淡的色彩基调。因为出于宁静纯粹的本心,他的画,总给人一种在心底散开的暖意。

image.png 

《十渡六合冬雪》

      身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桃李天下,育人对他而言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精神传承。他恳切地表达了对于莘莘美术学子的期望“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我希望他们能以德行服人,再追求艺术造诣,保持热爱艺术的初心,把艺术当成终生的追求。”

      这是最基本的道理,韩振刚却深知其践行的不易。这是他身为教育者最想说的话,也是他身体力行一直在坚持的事。

 

彭华竞: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 

image.png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系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大型展览评委。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彭华竞工作室导师。

 

      短短十几分钟的相处,也许很难全面了解一个人,但有些人,尽管只接触了片刻,他身上自成一派的气质却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眼中的彭华竞,就是这样。

      以水墨人物写意画见长,却不满足于此,兼顾中国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看到彭华竞作品的第一眼,便会立即被画中的色彩和光影所吸引,感受到浓烈的韵味和美感。再细品,又体悟出一个更为高级的境界,那就是东方传统笔墨技巧和西方写实造型美学在高层次中的完美融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便是最恰当准确的形容词。

      “我每年能画几百幅写生作品,能去的地方我都会找机会去。”谈及画作“以形写神”的关键,他总结出两点“我特别热爱生活,乐意深入生活中去体验和发现,同时我也愿意去感受人物的状态和情感,虽然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轨迹,和大家打成一片自然能在画作中抒发出真情实感。”也正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能仔细地观察、认真地体会,一直涌动的感情造就了对生活进行再表现的能力,从而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写实表现主义”。

image.png 

《最美逆行者》

      优秀作品的背后,扎实的功底和技法无疑是开拓艺术大门的金钥匙。彭华竞自幼喜爱绘画,在父母的发掘培养下,他的艺术天赋在幼年时便充分展现,大大小小的涂鸦作品和黑板画,他自小便是周围人眼中的小画家。随后一路研习美术,在知名学府深造艺术技法,将西方造型和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同时吸纳西方色彩光影技巧,融入中国画的传统格调中,使得他的画,可浓可淡、可动可静,不变的,是一品再品的新鲜感和灵动感。

      彭华竞为人谦和低调,采访前,他细心配合记者找拍摄角度,交谈间,时常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就是那种,能让人产生共鸣的艺术家。“我喜爱和人打交道,愿意深入他们的生活,去挖掘平凡人的不平凡。”学生、矿工、军人、消防员......甚至青藏高原一位偶遇的老奶奶,都是打动他的存在。“有一次我坐车,看到农民工蹲在路边吃午饭的样子,那种朴实劲儿,一瞬间就触动我了。”于是,他用光影、虚实、干湿与线墨色结合,凸显空间层次,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令人感同身受的作品。

image.png 

《为人民服务》

      彭华竞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画展并获奖。他也曾在北京、福建厦门、韩国首尔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韩国美术馆等多家专业机构收藏。对于中国美术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他略带思考后说道“中国画代表了国家形象,一定要有一个专业的衡量标准,要深耕技法切不可草率走出国门,要利用中国艺术传递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在彭华竞身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