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购物节“云探店” | 以手抵心,炼古融今——建水紫陶

时间:2020-06-17 作者: 手艺君来源: 中国手艺网

宋有青瓷

元有青花

明有粗瓷

清有紫陶

在彩云之南,红河之北,有州名建水,紫陶如这座边陲小城一般,被历史滋养着,慢慢磨出年轮。

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它历史悠久,可追宋末。直到清代,文人书画与紫陶结合,交相辉映,建水紫陶被提升到艺术高度,成为文人雅士的新宠。

建水紫陶用建水近郊的红、黄、青、褐、白五色陶土制作,需要经过拉胚、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多道工序方可锻造成型。 将“阴刻阳填,断简残贴,无釉磨光”发挥到极致,并以“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闻名于世。

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在匠人的巧思和创作下,朴实无华的五色陶土可以千变万化。吃饭的碗、喝茶的壶、做菜的汽锅、插花的瓶......时而造型各异,时而生动有趣。

“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建水紫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因建水陶土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耐酸、耐温、透气、防潮和保温久的特点。

无论是煲汤、泡茶还是养花,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性质,成为众多陶器中的首选,即使闲时不用摆于案头或博古架上,也会充满美的享受。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田静,因爱茶而制陶。从19岁迈入制陶之路至今,陶泥流转于田静手中已有二十几年的光阴,所制之陶,不事雕琢,灵慧内美。

经年不断的学习与积累,田静将复杂的建水紫陶技艺浓缩于一壶之中,设计、配泥、成型、装饰、刻填、衔接、烧制,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心,无一不精,逐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壶方法。

建水紫陶之美,令她深感作为手艺人的幸福,她也想把自己的这份幸福分享给更多人。

2004年,田静与兄长田波共同创立了“陶茶居·田记窑”。田记窑是建水最早的制陶专业作坊,从传统手工制泥、手工成器,到传统龙窑烧制,有着建水紫陶最为完整的传统工艺体系,以大型工坊+工作室的模式,参观者可以观摩体验全套制作过程,实现传统工艺活态传承。

“手艺人是以手抵心,人幸福了才能做出幸福的器皿。许多年轻人在外打工,心里其实并不安定。回到家乡学习一门技艺,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力量。”2018年11月,田静成立了紫陶技能传习中心,对贫困地区文化水平较低的青年和农村妇女开展技艺传习,希望通过非遗传承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多年来,田静充分发挥自身技艺优势,为更多想学习建水紫陶制作技艺的人提供学习平台,从最初的一期六七人,到现在的二十余人,先后已有300多名学员从“陶茶居·田记窑”的培训班毕业,成为真正的紫陶手艺人。

与此同时,怎样把手上的泥料做成适合时代发展的陶器,将传统的技艺应用于生活中,也是田静长期思索的问题。

当建水紫陶杯遇到普洱茶,仿佛是游子回到久别的故乡,二者相滋相拥,才成就了一杯美妙醇厚的茶汤。这些年来随着普洱茶的升温,茶具行情开始走俏,需求量变大,田记窑的茶壶、茶罐、七子饼盒等茶具陆续推向市场。

不断研究制陶和柴烧技艺,田静将品质和细节做到极致,做出了最有手工温度的紫陶器皿。

田记窑的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遵循着最古老的建水陶烧制技艺,从一抔土开始,步步求精,才成就了眼前这份与众不同的器度。

承瑜小斗笠杯

使用上等建水紫陶,全手工古法制泥,经年陈腐,全手工拉坯精修,传统书画装饰刻填,反复精修三次,历长时干坯,传统龙窑七天高温柴烧而成。

特制迷你醒茶罐

一席间的清净,于【璞炻】中可见,设计上抛掉了诸多繁复的手法,力图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 —— 线条,展示器物最为本真的一面。

璞炻三才盖碗

【璞炻】系列所表达的是没有任何炫技的至朴情怀。造型上直线及反弧线的极简应用,装饰上返璞归真的简约点缀。深色系,金石之感,给人以沉穆、内敛的视觉体验。窑变之后器物表面色彩的深浅变化,具有绝佳的观赏效果,整体呈现出一种独有的美感。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