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巧女子”,半生剪纸情

时间:2021-08-27 作者: 吴怡来源: 中国手艺网

      编者按:

      为展现各城市的非遗魅力,以艺兴城,以城弘艺,日前,中国手艺网开启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专题推介征集活动。

      本文作者从2018年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民间艺术之旅。行程跨越河南、山西、陕西的许多县城和村庄,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皮影等多个非遗项目。作者在寻访手艺人,记录民艺之美的同时,也重温了中国人特有的乡土记忆,完成了一次自我追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让安塞剪纸名扬海内外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如今多已离世,但从文化馆的资料看,当地的剪纸队伍,老中青紧密衔接,人数依然可观。

      其中出名最早、资历最深的可能要数王西安了。

1.png

1988年,剪纸能手王西安为乡亲们剪窗花。/ 和坪 摄

      出生于1954年的王西安,和那时的安塞女儿们一样,早早就从母亲手里接过剪刀,解锁了她们成为“巧女子”必修的剪纸技能包。

      因为绞得一手好窗花,1979年,她被走乡串户普查民间艺术的陈山桥发现,参加了县文化馆组织的首期剪纸培训班,和她一起上课的,都是从各个村庄寻到的剪纸高手。

      此后她便剪刀不离手,在里里外外的活计和养儿育女之间,每天挤着时间练习、创作。努力慢慢换回了各种荣誉,她登上春晚,表演了蒙眼剪纸《四羊闹春》;先后赴菲律宾和加拿大访问;又在女儿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安塞首个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带动一些村民致富,迎来了艺术之路的高光时刻。

3.png

《鱼》

      见到她是2018年的11月1日,在真武洞镇徐家沟村的家门前,她神色怏怏,皱纹堆在眉眼和嘴角边,显出些苦相。声音低沉,步子迈得很慢,却似乎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后来的聊天中我们才知道,半年前的一场交通意外夺走了她的儿子,老年丧子的沉痛打击,让她的右手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没法再剪纸了。

4.png

      她领我们去了不远处的工作室,那里,摆放证书和奖杯的博古架,装裱成卷轴和封进相框的作品,古朴的蓝印花桌布,精致的包装礼盒还有披在模特架身上农民画图案的文创围巾,表明这是一个布置讲究,经营成熟的艺术空间。

      在许多现代美术风格的剪纸商品中,一些抓髻娃娃和安塞腰鼓等传统剪纸和陕北风情的农民画,显出很好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功底。

      这些是她和女儿胡晓珊的作品,也许是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也许是血脉里的艺术种子,原本学英语专业的女儿也爱上了这门艺术,成为一名职业的剪纸艺术家和农民画家。

5.png

胡晓珊农民画作品

6.png

母女俩合作的安塞腰鼓布堆画

      古老的民间艺术又一次在一对母女之间完成了它的传承。

      听王老师说家里有很多压箱底的早期剪纸,很想看,但又不忍心让虚弱的她再多劳累,只好作罢。她从手边拿过一本书,里面夹着些剪纸,有以前剪下的,也有她最近用左手练习的作品,虽无法打出细细的锯齿纹,却另有一番味道。

      很高兴听她说又重拾起剪纸,那些不能承受的痛苦也能在其中慢慢得到纾解吧。希望她热爱的给过她荣誉的剪纸,也能给她在苦难中站起来的勇气。

      拜访王老师的前一天,我们在文化馆见到了时年52岁的孙殿珍。她和几个手艺人一起,为北京来的记者团表演剪纸和农民画。

7.png

孙殿珍(右)在表演农民画

      上一代人的剪纸之路都有着相似的开始,孙殿珍也是一个从小跟家人学习剪纸,能随手剜花的“巧女子”。她还是村里唯一考上初中的学生,但因为交通不便,家里农活人手不够,只上了半年学,就回家揽驴放牛了。后来,她听姨姨薛玉琴说起在县文化参加剪纸培训班的事,很是动心,便央求带她一起去。16岁的少女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重要的选择。

      那之后,文化馆的每次培训都会通知她,她跟着老一辈艺术家高金爱学了剪纸,又学农民画。老人眼睛不好,上色困难,许多的画都授意她凭着感觉上色,给了她很大的信任和肯定。

      她就这么一边帮忙,一边学习着创作。很快成为安塞民间美术年青一代的佼佼者。1998年,还和民间艺术团一起,赴日本进行了绘画表演。

      随着持续不断地创作,她的技艺不断精进,许多作品开始在国内外展出,被一些美术馆收藏,并在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艺术之路日渐明朗起来。

8.png

农民画《牲口市》

      孙殿珍的家在安塞城区一个安静的小区里,两室一厅的现代家居,收拾得整洁利索,沙发上套着各色自制的罩布,上面放着一幅她做的布堆画,其乐融融的画面,为室内添了些许温馨。

      这也确实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城镇户口,小康之家,恩爱夫妻和一双儿女。她的满足也写在脸上,随和热情,相处起来很是轻松愉悦。我们看了她很多的剪纸作品,相比近几年为市场创作的生肖、民歌剪纸,还是更喜欢她早年创作的劳动生活、婚俗节庆、幸福家庭、甜蜜情侣等题材的作品,很有生活情趣,细腻又温情。

9.png

《三娘教子》

      她好像尤其擅长对线条的使用,柔和的,看似单一的线条,有序排列着,每一个弧度的变化都微小而精确,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奇妙的节奏和动感。

      从16岁的花季少女到已知天命的中年,时间改变了她眼前的世界,但没改变她心中的天地,在她的剪刀和画笔下,乡村和农民仍是永恒的,最为动人的主题。而每一次的描绘,都是一次心灵的回归。


      文字:特约撰稿 吴怡

      图片:吴怡、李赞

      编辑:知乐

      审校:沐白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