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衍生”——木版年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时间:2020-12-10 来源: 中国手艺网

1.png

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主办,中国手艺网、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四川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承办的“激活•衍生”——木版年画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5日成功举行。本次学术论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复,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的“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系列活动的专项学术研讨。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中国手艺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绵竹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复旦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年画学者,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等校内各单位领导以及年画传承人和媒体记者朋友。

2.png

3.png

会议现场

     上午9点,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季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李宾先后致辞,研讨会正式开始。

4.jpg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教授主持会议

5.jpg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发言

6.png

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发言

     本次研讨会分为三大版块,在研讨会的筹备中,四川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艺术学院李振宇教授注重年画的学术文脉梳理与现当代创新实践相结合,将“激活”、“衍生”作为年画研究时代性和非遗传承活态性的学术主题,探索跨学科年画研讨的学术新格局。

     第一版块主要讨论年画的本体研究,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员、著名艺术批评家鲁明军博士担任学术主持。天津大学副教授王坤博士以《年画“释义”》为题对年画的源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炅博士以《略论传统年画中的锺馗形象》为题进行了学术探究;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冬博士以《康乾时期年画的视觉趣味兼谈八破画的起源》为题进行了研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张建兵则以《技术变革、城市文明与木版年画的北宋之音》为题从技术史变革的角度对年画的产生进行了梳理。

7.png

天津大学副教授王坤博士发言

     第二版块讨论年画的中外比较和年画流变研究,由王坤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刘莹以《“异域同绘”——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木版年画之比较》为题进行比较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邰高娣以《社会变迁与现代性表达——以晚清年画<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为例》进行了个案分析;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李振宇教授以《民俗、图像、传播——传统年画缘起与流变》为题对年画的缘起和流变提出自己的学术思考。

8.png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振宇发言

     第三版块探讨年画的现代活化和创新实践,由李振宇担任学术主持。中国手艺网内容中心主任郝秦玉以《传统年画的创新传播》为题,具体分析了“年画振兴系列活动”传播案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年画传奇》总导演、制片人许伟,围绕纪录片简介、年画动画进大屏、线下推广计划三个方面进行分享,提供年画传播新思路。四川大学壁画研究中心负责人侯汝军老师以《非遗在四川大学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新概念年画创作为例》为题进行了思考探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蔡端懿博士以《传统文化元素的可持续设计实践与思考——以年画设计创新为例》为题探索传统文化与工艺的自生创新发展规律。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李宾以《中国传统绘画里的“年味”与“酒味”》为题进行了分享,此外,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赞助支持了本次学术研讨活动。

9.png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年画传奇》总导演、制片人许伟发言

     研讨会的学术点评环节由黄宗贤主持。他认为这次研讨成果不但丰富了年画的学术内涵,更拓展了艺术史的研究广度。随后,黄宗贤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学术点评。

10.png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发言

     项兆伦在发言中说,这次研讨会有相当的信息量与学术价值。与会学者和专业人士对年画来龙去脉的深入剖析,对文化交流与年画演变关系的仔细梳理,对传统形态融入当代生活的丰富探索和实践,都值得在更大范围让更多传承者了解和分享。他谈到,年画重回春节是年画振兴的重要标志。经过这几年的倡导和实践,年画正在以传统印记融入当代审美的形态回到春节,重新走进千家万户。年画的振兴,是传承与创新有机联系的生动印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写照。

     项兆伦说,逢年过节张贴和张挂祈福纳祥的画,以此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并为此开展各种创作、印制、销售和购买年画的活动,这样的文化习俗或传统,是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所在。保护年画这一非遗事项,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护创作年画、制作年画、使用年画、分享年画的文化传统和氛围,而不是去人为规定传承人只能用什么材料、什么工具、什么样式生产年画。年画是过年之画,年代之画。“年年岁岁人不同”,年画应当具有、也应当被赋予时代的特征。年画的振兴,离不开年画题材对时代的反映,离不开丰富的创作。我们应当尊重年画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表达的权利,鼓励年画传人画生活,把对时代的感悟融入年画创作;鼓励年画传人学艺术,学设计,从其他门类中广泛汲取营养,提高年画作品的表现力,提高年画元素的转化能力。

     同时项兆伦强调,在非遗研究中要注意准确使用相关的学术概念。比如,“非遗文化”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因为“非遗”的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面再加上“文化”两字,就不通了。再比如,“非遗产业”这一类提法也要特别慎重。非遗中的传统工艺从来就是生产性的,在农业时代有的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但除了传统工艺,非遗中还有大量项目是非生产性的,是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像民间的礼仪信俗等,这些就不是产业。又比如,在文创中使用非遗的元素,与传承非遗也是有区别的。在文创中使用非遗的元素,有利于提高非遗的可见度,也可以增加传承人群的收入,增强非遗的传承能力。但每一个非遗事项都是包含了相应的实践、观念、知识和技艺,以及所需工具、所呈现形态、所实践场所的文化现象的整体。从某项文化传统中择取一些元素加以使用或传播,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承非遗。

     最后,主持人黄宗贤感谢项兆伦的精彩点评和对与会研究者的热情鼓励,最后他宣布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