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巡礼

时间:2021-07-08 来源: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5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河北省14个非遗项目入选。其中新入选项目5个,分别是邢台市“南路丝弦”、沧州黄骅市“贾氏青萍剑”、定州市“定州缂丝织造技艺”、保定市定兴县“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邯郸市大名县“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扩展项目9个,分别是唐山市滦州市“滦州地秧歌”、邢台市沙河市“沙河皮影戏”、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大鼓”、保定市“孙氏太极拳”、衡水市饶阳县“饶阳刻铜”、保定市徐水区“刘伶醉酒酿造技艺”、保定市清苑区“清苑传统制香制作技艺”、承德市“腰痛宁组方及其药物炮制工艺”、张家口市蔚县“蔚县打树花”。

      截至目前,河北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6项(丰宁满族剪纸、蔚县剪纸、唐山皮影戏、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3项,其中民间文学5项,传统音乐23项,传统舞蹈11项,传统戏剧36项,曲艺9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5项,传统美术15项,传统技艺21项,传统医药4项,民俗14项。

      缂丝织造技艺(定州缂丝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属地:定州市

  
缂丝《梅花寒鹊图》宋代沈子蕃作品,原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幅作品是传承人程苗欣复制品中代表作之一

      定州缂丝技艺是流布于河北省定州市一带的一种古老丝织工艺,是传统的经纬交织的装饰性丝织品,织物的花纹近看犹如纬线刻镂而成,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等处,织物表面像用小刀划刻过一样,呈现出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因此得名“缂丝”,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美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如今,定州市孟家庄是缂丝的重要传承空间,存有缂丝坊和“绫绢互市”的遗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程苗欣与其丈夫郭彬儒一直在这里传承发展着缂丝制作技艺,建成了定州缂丝艺术馆、定州缂丝传习基地,注册了定州郭氏缂丝有限公司,培养招收了大批当地女工,为传承民族艺术瑰宝,带动群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汉初期我国已有缂毛织物,到唐代出现了缂丝。北宋时传播至当时三大丝织业中心之一的定州。定州区域自古代即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北宋时为宋辽边境,有“绫绢互市”,是汉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合较为显著的独特区域。金元时期定州丝织手工艺仍处于繁盛时代。明清时,随着北方织造材料的改变,缂丝官办织造式微,其传统缂织技艺主要在民间流传下来。

  
缂丝制作基本工艺流程

      缂丝织造技艺主要是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这种织物具有图案花纹不分正反面的特色。在织机的构造、经纬线及梭子工具使用方面遵其古法,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传统工艺“以杂色丝缀于经纬之上”以及“雕镂之象”之特征。由于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又有着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盛誉。

  
定州缂丝《双使沐春》

      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